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7 15: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过敏性咳嗽,也称其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咳嗽的临床表现为:超过两个月的无原因的慢性咳嗽,咳嗽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可加重;应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拍片或CT检查无明显异常。专家称,临床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高,血清IgE大于200以上,便能诊断为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咳嗽经常在儿童身上看到,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不容易治愈的印象。
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原因
过敏性咳嗽引发的两个要素:一、过敏原;二、过敏体质;只有两者皆具才会引发,过敏原只是诱发因素,但是归根的原因还是人们的过敏体质。
1、过敏体质是指体内免疫功能有先天性缺陷,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在外来相关的抗原物质(花粉、螨虫、真菌等)进入这样的人体后,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如IgE的产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有害于机体的反应。
同时,过敏体质是会遗传的。父母都有过敏体质时,其子女有80%的可能性为过敏体质;单纯母亲是过敏体质,孩子有50%的可能性为过敏体质;单纯父亲是过敏体质,其子女有40%的可能性为过敏体质。
2、过敏原。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过敏性咳嗽最常见的诱因。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过敏性咳嗽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过敏性咳嗽反复的误区:抗过敏药物立竿见影,犯病时用一下就行了。立竿见影的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对过敏性疾病的进程无治疗作用,反复应用或无效或有较重的不良反应,易导致肥胖、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要改变观念,要重视缓解期治疗。所以专家把发生过敏性咳嗽主要抓好的四个方法:
1、避免过敏原
一旦接触过敏原,往往会引起过敏性咳嗽常年性发作。所以,对于过敏性咳嗽的患者来说,避免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的方法就是避免过敏原。
常见的过敏原有以下几种类型:1、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等。2、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螨虫、柳絮、粉尘、动物皮屑、油漆、油烟等。3、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牛羊肉、鸡蛋、鱼虾、海鲜等。
2、改善过敏体质
临床中治疗过敏性咳嗽大多会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主要由抗菌素构成,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是广谱的,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内大量的益生菌。因此,治疗过敏性咳嗽关键的根本是扭转过敏体质。现代医学对微生态的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抗过敏的乳酸菌菌株群,以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为代表的一种或多菌株组合物,具有现有技术中未知的可用于增进抗过敏的能力,以及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主要就是寻求药物以外的另类抗过敏疗法,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干扰素分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8周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慢慢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生化反应。因此欣敏康益生菌能够调整过敏体质,而药物只能就症状做缓解,无法调整过敏体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敏性咳嗽的发生与患者平时的工作状态以及生活方式,还有空气污染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平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平时要保持健康饮食,要戒烟戒酒,同时还要保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相结合,不能够过度疲劳。
4、预防感冒,提高机体调节能力。
过敏性咳嗽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暖,睡觉时可以用枕头稍稍垫高头肩部。睡觉房间的温度要适中,宁可偏热,不可太冷。睡觉时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脚的保暖。在感冒流行期间,外出应该戴口罩,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性。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建议你带你母亲去大一点的医院看一下,从症状分析,比较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做一个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光片,基本就能确诊了。不建议自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楼上说的真好 完全赞同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季节性哮喘。尤其是换季时明显,天冷时严重,极易受到过敏原影响。建议就医,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引发肺心病。到那时可就麻烦了。
热心网友 时间:4小时前
您好,长期咳嗽可能是哮喘,哮喘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建议您及时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免延误病情。要是哮喘的话,您可以去正规的中医院,中医治疗哮喘会对病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副用作也相对较小。患者需要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哮喘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影响等等有关系。长期哮喘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