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确诊自闭症,家长应该怎样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01

◆ 孩子发现得越早,人为地进行干预,以后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

◆ 真正地方法到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回归主流社会的。

◆ 能把孩子带出来,回归主流社会的,绝对不是机构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家长。

这是一条自救的路,而有了像贾大夫一样专业人员的支持,这条路会走得更平坦。

01国内的孤独症现状

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大约2/3的孤独症患儿预后较差,占目前儿童精神残疾中的首位。他们没有的社交能力,很难学会生存本领,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其治疗训练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发现的年龄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我国第一例孤独症报告发生于1982年,此后发现的病例不断增加,但仍有许多漏诊的患儿,因为失去了最佳的治疗干预时机,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贾大夫多年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患者来自于全国各省、 市、 自治区,最小患儿只有6个月, 而24-36个月出现异常表现的儿童较多。

02孤独症误诊的原因

 多数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孩子不会讲话,误认为是发音器官的问题,听力的问题。

● 有的孩子在几个月时家长就发现不对劲,去医院多次做检查(如脑核磁,脑电图)均为发现异常,医生多数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如孩子不会讲话,误认为是发音器官的问题,听力看不出问题,让回家观察,家长也盲目认为大点就好了。

● 2-3岁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才感觉有问题,又去医院检查。

● 还有些孩子家长根本就没发现有问题,是上幼儿园后被有经验的老师发现。

● 医生给出诊断不明确,家长又不愿接受现实。也使孩子失去了最佳的治疗干预时机,一旦超过7岁,干预进步的程度就会很慢,或效果大打折扣。

●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治愈孤独症的药。

03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特点不面对、不接受现实的心理

在刚刚被诊断的这些家长里,大部分是不能接受这种现实的。会觉得我们夫妇两个人都非常优秀,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孩子?尤其是妈妈情感比较脆弱,在诊室里就开始哭泣,甚至放声大哭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家长就觉得一旦被诊断了,可能这辈子孩子都没有希望了。

孩子确诊后,家长大多震惊、迷茫,尤其年龄小的孩子,家庭的意见又不一致,经常有老人说:本来男孩子说话就晚,老话叫贵人语话迟。家长于是就盲目等待,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回家也不训练。三岁等四岁,四岁等五岁,甚至五岁语言还很少,这时候孩子又被带到医院来了,但此时往往干预的黄金年龄已经错过了。

内疚负罪心理

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内疚,对不起孩子,认为都是父母的过错,才生下了这样的孩子,而孩子是无辜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太可怜了!我宁可不让他训练,让他所有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快快乐乐地成长。于是,孩子就像小皇帝一样小公主一样被过分保护起来。

这样一来,孩子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一部分孩子非常任性,发大脾气,自己打自己,家里人觉得这可不行,于是乎为了让孩子情绪好,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甚至过分地补偿了孩子。这样的话,有些孩子最后被家长宠坏了,惯坏了,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培养出来,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间上不了幼儿园,该上学的时间上不了学,家长又开始着急。

对外隐瞒闭塞心理

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家庭的家长,觉得自己在外面都是很优秀的,怎么可能这样的问题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所以他不敢去面对,不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有这样的孩子。家长们对于同事、朋友、邻居常常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比如说家门口就有游乐场,他不去,一定带孩子去很远的游乐场,他不愿意让孩子跟认识的孩子互动。

所以每一次出去社交,孩子接触的都是陌生孩子,加之自己有社会交往的问题,不会跟人家沟通和交流,常常因为自己的行为引起问题。家长这样做也让孩子错失了很多康复的机会和空间。

急于求成心理

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确诊后马上来咨询医生:哪个机构能救我孩子,哪个机构能改变我孩子的命运,我不惜花最贵的钱。很多的家长认为学费最贵,一定就是最好的。而且认为哪个老师的价码最高,就一定是有经验的。目前很多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这种需求。有的机构,一个老师大概50分钟个训要收700块钱,有的孩子一个月的训练费要到两三万,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家庭都很难承受。

家长一定要牢记,这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这跟正常孩子是相通的。所以我不希望机构们产生恶性竞争,也不希望特教老师到处换机构,这样只会耽误我们的孩子。

期望值过高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不要过高,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考虑,跟老师达成配合,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在生活中去让孩子学会泛化,让孩子学会学习。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期确实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带着孩子跑了很多机构,但看到孩子进步不大,到了一个瓶颈期,家长往往着急、没有耐心,而且容易跟别的进步明显的孩子攀比,觉得自己付出了但跟回报没有成正比,产生一些绝望情绪。

其实,这里边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是孩子的程度不一样,有轻度的、有中度的、有重度的,家长是不是能真正地跟老师一起去分析自己的孩子,他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应该从哪下手去干预,怎么去训练?

放任自流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尤其看到孩子与正常孩子总有差距,或进步不明显的时候,家长感到身心疲惫,痛苦的情绪无处倾述,艰辛和苦闷得不到他人的理解,长期缺乏精神上的支持。

父母之间相互埋怨,责怪,认为全是对方的责任,最后导致家庭的破裂,夫妻离异,双方谁也不管孩子,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双亲。父母又重新组成家庭,使孩子变得更加孤单、可怜。

04训练干预中家长的作用家长的健康是保证孩子进步的重要因素

家长一定要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夫妻二人要互相切磋、理解和包容。孩子其实感觉不到痛苦,真正痛苦的是我们的家长。但是家长如果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孩子真的是练不出来。


我们希望家长早一点解脱,早一天走到干预和训练这条路上来。这条路走起来是挺艰难的,但是只要大家去努力,跟专业人员一道,我相信这条路还是应该能走得很好。前边也有很多成功的个案,真真正能训练得好的孩子,回归到主流社会里边的孩子,是家长的努力,而且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和相互支持,这非常重要。

和睦的家庭氛围和牢固的婚姻是保证孩子训练的重要条件

在训练和干预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示范,做榜样。不要期待奇迹发生,不要指望找一个最有经验的老师,找一个最好的机构,就能把孩子练出来了。

希望家长能够抓紧有限的时间,能够自己去帮助孩子。真正去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包括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程度。希望家长们要担起责任,不要光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一定要拿出时间来关注孩子,给孩子更多的亲情依恋,不要是把这些都推给年长的老人。

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合理分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起来,在认识和态度上尽量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面前不要有分歧,为了保持孩子的科学有效训练,安排好家庭生活和孩子的主训人员,全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

对孩子的责任感

既然把孩子生下来,就有抚养他的义务。任何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对于家长来讲,首先你要调整好心态,积极的面对,而且要努力学习有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技巧,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灵活的去掌握和运用这些训练方法,要不断的来去给孩子进行干预和训练。而且,家长的很多言行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也影响到训练的效果。

积极的心态

家长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从最初的打击中慢慢走出来,没有人能帮你,只能靠你自己坚强和努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面对和接纳孩子。

如何去真正地接纳,要不断去努力学习,了解普教和特教的关系,家庭教育、机构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关系,家长们了解的知识越多,学的东西越多,信心就越足。

还有一点,在家长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也十分重要。你可能关注自己的孩子没那么敏感,关注别人的孩子就非常敏感,这样的话家长之间可以经常在一起探讨,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出去郊游、吃饭、聚会等。大家能互相学到一些先进的理念方法,以及前辈的经验,提前了解一些教训、走过的弯路。

持之以恒的精神

家长必须认清这个病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或许是一个终生的工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治愈孩子。干预、训练这两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是一个又复杂、时间又长的系统工程,对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所以,需要家长能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样你只要坚持了,我相信孩子还是可以回报给你的。

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法

孤独症孩子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又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在矫正孩子的过程当中,不能只依靠单一的训练方法和模式,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孩子,要根据需要在家庭的训练当中把握好原则、方法、尺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采取综合的干预和训练的方法。

以家庭训练为基础

在训练过程当中,应该以家庭训练为主,机构训练都是暂时的,包括上学都是暂时的,只有在家庭里边可能是永久的。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回归主流,我们就应该给孩子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而且要每天坚持数小时,坚持的时间可能是几年甚至于十几年。没有捷径可走,希望大家采取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每一天。

05家长能为孩子做的事情7岁以下的孩子

◆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 选择合适的专业的机构、减少盲目性

◆ 在干预训练中要考虑孩子的生长发育的现状

◆ 为孩子寻找最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

7-16岁的孩子

◆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

◆ 与学校的老师做到经常有交流和沟通,切忌隐瞒孩子的情况

◆ 不要*迫孩子去学习,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不要攀比其他正常同龄儿童

◆ 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去学习,尽可能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

◆ 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式

16岁以上的孩子

◆ 适当安排孩子的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外出活动

◆ 尽可能的参与社区活动

◆ 为有能力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 为能力较弱的孩子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 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使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02

首先家长要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然后多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只有这样孩子的疾病才能得到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02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细心的去照顾,孩子发病的时候也要耐心的安慰孩子,定期还要去医院检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03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沟通交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另外也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配合医生的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04

很专业的表述,明确了自闭症孩子在人生这条上家长该如何走下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