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0:45
古桥
古桥静静地跨在木渎镇的香溪上。这是苏州西南的一座古镇,据说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定都苏州后,又要在灵岩山上修建离宫,在紫石山造姑苏台。于是民夫驱动,舟船穿梭,三年聚材,五年始成,堆积成山的木料塞积港渎,后来这里以木渎名谓了。与其他小镇相同,木渎镇上依然参差瓦舍、老宅古树、石街幽巷,一座座小桥立在纵横交错的水道上,把被水分割的房群固连起来。桥在水上,水涵桥影,亦动亦静,亦虚亦实,款款而来的小舟从桥下穿过,只见水光潋滟,桥影颤荡,古朴的小镇,瞬间便生动起来。
小镇中的流水却是清浊双分的,即使同在一条水巷里,也是清浊并行,泾渭分明。浊为胥江来水,那是因为通连着太湖。清则来自镇外的灵岩山溪。传说,吴王为了取悦越女西施,在山上造了一座吴娃宫。西施每日晨妆,用名贵香料沐浴,水入溪中又流到山下,日久而脂粉未尽,于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就浮动着芳香。沿着香溪走,不远就到了严家花园,那是原*“总统”严家淦的祖宅。在门口高大的照壁左侧,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桥。因河窄而桥短,也因其短而窄,清清瘦瘦地拱在水上。对岸早已没有了路,却有好多民宅,桥是废弃了。小桥的石缝间丛生出野草蒿莱,几丛葛萝从桥边的石栏下生长出来,又密又细的蔓条,乱蓬蓬地越过栏杆,又披散偃垂下来,几乎接触到水面。近前看去,层叠的石阶经人长久地践踏,错位了,歪斜了,塌陷了,折断了,原先的石板被鞋底磨得光滑凹秃。桥两侧的石面上蒙着土垢,生出寿斑似的藓苔,雕出的纹线也漫漶得模糊。桥如一位百年老翁,颓然地端坐在香溪上。
没有路,桥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但是有一条小径,弯弯曲曲,从对岸一侧的园圃中延伸过来,在桥面的草间踩出一道“路”痕,就是说还有人走,还需要过桥,老桥还“活”着,残喘般地“活”在这里,它是被人冷落了,但没有被遗忘。搭问当地人,知道了桥叫永安桥,明弘治年间造成,屈指算来,竟然五百余年。一时令我肃然起来,这真真是一座古桥了。人生不满百,五百余年不是凡眼看穿的岁月,老桥的颓态就越发有了幽幽古意。遥想当年,小桥是相当坚固和精致的,细细端详,它的每一块石头,一方栏板,一根立柱,上面柱头的雕刻和通体的花纹,都是相当讲究,整体结构和造型,都显得小巧玲珑。往后走了近百米后,我又远远看它,香溪明水,小桥典雅,如同美女玉腕上的镯子,垂下的葛萝就成了绿色的缨络。吴冠中先生曾赞江南小镇的拱桥,“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得体、和谐,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相结合”,信然。
我曾看过了好多小镇的古桥,如朱家角的放生桥,周庄的双元桥,它们都老了。放生桥的石缝里,不知如何生出几株野石榴,在石块挤压中,竟然长成了丛灌,晚春时候,密密红芽形如鼠耳。而双元桥上的一株野树,根在石间,扭曲、膨胀、畸形如冥顽的青石。但桥依然通连主道,全无永安桥这样的废败模样。就因为有人走着,有众人来回走过它层层台阶,也赋予了它久长的生命。桥为了通连而始建,为了通达而存在,尤其在江南水乡里,以舟代步的*,愈使建桥成为慈意和善举,所以为什么古桥上都有鲜明的佛教特色,如这永安桥的取名,桥面的轮回纹,长系石两端的“一把莲”图案,都对桥予人的价值进行了佛意的阐释和发挥。永安桥,原来就是一尊变形的菩萨,它在这里引渡、让渡甚至超渡。五百余年里,从它的路上行人,来来回回踏过这座小桥。桥下的河水里,倒映出多少身影,多少衣冠成了旧梦。
小镇的前人们,从牵着先人的衣襟蹒跚踏上台阶那时起,桥就成了他家乡一处重要的景点,直到他的鬓发幡然,颤颤地立在桥头,静静地看着夕阳把晚霞泼在河面,也涂抹在桥上;然后,永远告别了这座古桥。古桥送走了一代一代的人,目睹着小镇的风雨沧桑。小镇的人们,是不会忘记了这座古桥的,只有生于水乡的人们,才会更深地感恩于它,即使房宅迁变,路也别移,但人们仍然让它续存在这里。历代的过桥的先人们,如果真有魂灵在着,他们也会在遥远的界地里,凝望着古桥弯弯的影子——它已成为小镇的标识,作为史存的胜迹让人追怀。
在小桥上半晌留连,轻轻抚拍着它充满古意的栏杆,我想,应该喊它桥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