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5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7:11
冬季温室大棚放风技巧:
一、适时放风
刚拉开棚时,因为棚内温度与蔬菜植株的温度相当,这时蔬菜上并不会产生露珠,但是随着棚内温度升高较快,而植株表面的温度升高慢,植株温度低于棚内温度,从而造成棚内湿气在蔬菜植株表面凝结成露珠,如果这时将通风口打开进行放风,就会导致冷风急剧将蔬菜叶面及果面的露珠吹干,从而造成干叶、皴皮。
有些菜农为图省事,当棚内温度上升到25℃以上时,一次性将放风口开到最大,也会导致植株体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造成蔬菜生长不良,果实发生皴皮。
具体方法
晴天放风,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厘米左右大小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排出,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添加原料同时又能及早排放出棚内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早晨刚拉开棚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1%以上,来源是蔬菜经过晚上的呼吸作用自身释放出来的和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释放的。光合作用进行1小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为0.01%左右,即使在强光和高温下光合速率也会逐渐变弱。所以,此时要提早放风,让二氧化碳早进棚,为光合作用进行创造条件。
第二次:等棚温上升到28-30℃以上时,对于茄果类蔬菜,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应逐渐将放风口敞开到10-15厘米为宜,而对于需要生长温度较高的黄瓜、丝瓜等蔬菜大棚,只需将放风口逐渐敞到6~8厘米即可。
放风注意事项:
如果蔬菜已经侵染了如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通风应该有所差别。第一次放风半小时后,及时拉上风口,使棚温迅速升至30~35℃,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第二次放风。目的是制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在大棚内,由于大棚两山墙会见光吸热,所致棚两头温度升高慢一些,从而使得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时,菜农应将大棚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得稍小一些即可。
放风口大小也要根据风向确定。当刮偏西风或西风时,风会顺着放风口进入棚中,从而导致棚内东头温度较低,菜农可以在放风时将东头放风口适当关小,而大棚西头则需要将放风口加大,以降低棚西头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一致。反之,当遇到东风或者偏东风时,则要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
二、浇水后,不要急于放风
冬季棚室浇水后棚内地温降低明显,若在浇水后接着通风,会使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低位,地温自然也提升不上来。根系长时间处于地温较低的环境下,就容易出现伤根的情况,进而导致其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蔬菜生长发育受阻。
当然,浇水后也不能长时间不通风。如果菜农一直关闭通风口,棚内湿气排不出来,到夜间温度降低时,形成较多的露水,更有利于病原菌侵染。而且一直不开通风口,会使棚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停滞,造成植株营养匮乏,植株抗逆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具体方法
冬季浇水应选晴天上午拉棚后,保持通风口关闭,一直到棚内温度升高至30℃以上时,开小口放风半小时,然后关闭通风口,保持棚内温度一直在30℃左右。
半小时后再开小口通风,持续至下午三点左右,棚室温度降低至23~25℃,关闭通风口。到棚内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再开小口通风15分钟左右,然后覆盖草苫或保温被进行保温。
三:阴天也要注意放风
在棚室管理中,连阴天气的影响是菜农们最为苦恼的,因为一旦管理不当,其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一些瓜类、豆类蔬菜影响最大。而很多菜农为确保棚室内气温,阴天时连续好几天不进行放风,这对蔬菜的生长极为不利。湿度过高,各种病害多发,由于阴天没有进行通风,棚内的有害气体在棚内积累过多,还易造成气害的发生。
具体方法
在冬季及早春,遇到连阴天时,在棚内温度允许的情况下(16°以上),一定要将放风口敞开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及有害气体排出棚外,避免发生气害。
在阴天放风时,不能放风过早,以防棚内温度降低,影响蔬菜的生长。在放风时可以选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的时间段内进行。可以将放风口开到6~8厘米为宜,放风时间10~15分钟即可,然后及时将风口关闭,以防棚内温度降低过大。
当间隔30分钟后,再次进行放风10~15分钟,这样经过连续进行2~3次的间隔放风,可使棚内的大量有害气体排到棚外,同时也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抑制病害的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08:29
温室的类型包括种植温室、养殖温室、展览温室、实验温室、餐饮温室、娱乐温室等;温室系统的设计包括增温系统、保温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等; 大棚只是简单的塑料薄膜和骨架构结,其内部设施很少,没有温室要求的高。因此严格说来,温室比大棚设备要求更高,可能要用到比较先进的仪器来严格控温。
但广义上说,大棚就是温室的一种。它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一定的温度。
中文名
温室大棚
外文名
greenhouse
别称
暖房
功用
用来 更好的栽培植物
种类
种植温室、养殖温室、展览温室、实验温室、餐饮温室、娱乐温室等
快速
导航
主要装置主要配件质量把控通风管理结构用管性能指标温室应用主要种类朝向选择其他信息温室基础土建
主要介绍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主要装置
一种室内温室栽培装置,包括栽种槽、供水系统、温控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及湿度控制系统;栽种槽设于窗底或做成隔屏状,供栽种植物;供水系统自动适时适量供给水分;温控系统包括排风扇、热风扇、温度感应器及恒温系统控制箱,以适时调节 温度;辅助照明系统包含植物灯及反射镜,装于栽种槽周边,于无日光时提供照明,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经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呈现出美丽景观;湿度控制系统配合排风扇而调节湿度及降低室内温度。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0:04
冬季气温较低,当晚上盖好草帘以后,棚里的蔬菜也就停止了光合作用,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土壤里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也会释放二氧化碳;过夜后的大棚内积累了大量二氧化碳,这个数值远高于外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当第二天早晨拉开草帘以后,阳光开始照射蔬菜,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完成光合作用,而此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也恰好给蔬菜充足的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后将其转化成了养料储存在了蔬菜中,此时积累的有机物也是往常的数倍,更利于蔬菜的高产;所以在清晨拉开草帘或者保温被后的一个小时之内是不可以进行放风作业的。
清晨拉开草帘的一个小时后,先要进行小口放风7-8分钟,一般风口留 五厘米左右;其目的是加强蔬菜的光合作用,排出有害气体和湿气,当大棚内的温度升至蔬菜需要的高温上限以后再放一次风,将棚内温度控制在适合蔬菜生长的范围内。
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这个阶段,蔬菜的光合作用一般处于午休状态,为了减少其呼吸的消耗,可以酌情的将棚内温度下调两度左右。
另外大棚两侧的山墙会见光吸热,致使大棚内两侧的温度升温会慢一些,造成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作业时菜农也应该将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的稍微小一点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1:55
大棚内温度的观测方法
为掌握大棚内的气温和地温,应定仪器、定测量点、定时观察记载。以温室为例,白天接受大量太阳辐射能,热量支出较少,则温度上升较快且数值较高;夜间只有热量的散失没有收入,温度不断下降,温度低。温室在晴天的上午升温快,午后降温也快,夜间降温慢。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刚揭覆盖物之后,8时30分左右,寒冷季节揭开草帘后气温略有下降,但很快回升,9~11时上升速度最快。在不放风的情况下,上午每小时上升5~8℃,12时之后气温仍在上升,但变得缓慢起来,13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15时后下降速度最快。覆盖后,室内短时间内气温会回升1~2℃,而后非常缓慢下降,一夜间下降4—7℃。下降数值不仅取决于天气条件,而且取决于管理技术措施和地温状况,保温效果好的温室下降幅度小,多云、阴天时下降1~3℃,晴天下降较多,遇到寒潮下降较多。
在密封情况下,温室内气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从水平分布看,距北墙3~4米处温度最高,由此向北、向南呈递减状态。在前沿附近和后坡之下,气温梯度较大,可达1.6℃。白天南高北低,夜间则北高南低。在东西方向上,近门端气温低于无门的一端。
因此,测量温度时,在温室的东、西墙和中部,悬挂三支温度计,距地面1.5米左右,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放在百叶箱内。所挂温度计,可以是一般的温度计,也可用最高最低温度计。每天上午观察和记载后恢复原始状态。 在萌芽期可在每天的8、12、14、20时观察记录,开花期则要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温度,尤其是中午和凌晨的温度更应随时观察,防止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地温的测量,要分别测定地表以下5厘米、10厘米、30厘米处的地温,以测量数据为依据,确定温室的温度调节方向和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4:03
可以。
现在很多用户为了准确掌握大棚温度变化和放风时间,每个大棚内都需设置两支摄氏温度表,随时测定棚内地温和气温,依据棚内实际温度高低,来决定是否通风、什么时候通风、什么时候停止通风 我国塑料大棚生产上多采取自然通风法,放风的时间与长短、通风量大小和快慢,都随季节、天气和作物的类别而变化。然而,无论是在自然通风法中的温度计测温,还是看天气预报等措施,虽说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菜农依旧是不能控制棚内温度,而“估温放风”还在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随着大棚蔬菜产量的提高,对温度的控制也与时俱进,大棚自动放风机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它可帮助菜农解决了放风前后温度控制不准确的难题。并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全都变成了数据,成为农民了解大棚通风情况的掌中宝,让通风更准确,让种植更科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6:28
大棚和温室栽培,一般情况下,温度超过35℃时,就要放风。降温除湿,同时通风换气,保证二 氧化碳含量,满足光合作用需要。
大棚栽培,如果棚外气温较低,棚内短时间温度较高,可以扒缝放风,在大棚两侧腰部各扒开一条缝进行放风,温度降下来时关闭。
如果棚外温度较高,棚内长时间高温,不会发生冻害,可以掀起两侧的棚膜,进行大面积放风,进行降温除湿,满足黄瓜生长要求,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
温室栽培,棚外气温较低,棚内短时间温度较高,可以开启温室的通风孔进行放风;如果棚外温度较高,棚内长时间高温,不会发生冻害,可以掀起底部的棚膜,同时开启通风孔,进行降温除湿。
温度降到35℃以下时,关闭通风孔,盖严棚膜。
晚间不用放风。
菜农放风的重要依据就是看温度表,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蔬菜是否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中。
大棚放风,瓜农最熟悉不过了,不过是早晨拉开草帘打开放风口放出棚里的湿气,过会儿再关闭放风口保温,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也不好掌握。放风不当,会导致棚内蔬菜植株参差不齐,壮弱有别,使蔬菜品质差,产量低。那么菜农在放风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温度表设置要合理
菜农放风的重要依据就是看温度表,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蔬菜是否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中。
有的菜农为方便读取温度只在靠近棚门的一端设置温度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棚门口附近的温度相对较低,如果按照其显示温度调整通风口,必然导致棚内温度偏高,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因此,建议菜农在棚内东西向均匀设置三支温度表,然后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并将温度表的下端置于蔬菜生长点以上10厘米左右为宜。
二、放风口大小要依据风向、位置等确定
不少菜农反映大棚内一头蔬菜生长不良,而大棚另一头的蔬菜生长却非常好,尤其是一些转色的茄果类蔬菜,如西红柿,总是在大棚的一头出现青皮果等。同样的大棚,同样的管理方法,为何大棚两头的蔬菜会生长不一样?
因为在放风时不考虑风向,大棚放风口大小相同,以致棚内两头温度不同导致的。
在风向不同时,棚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无风或略有东北风(或东南风)时,棚西端的温度要比东半部一般高2-3度、而风较大时,东端反比西端高2度左右。当有西北风或西南风时,东西两端的温差会在3度以上(西端高),且风愈大,温差愈大。
如何根据风向确定放风口大小?
当刮偏西风或西风时,风会顺着放风口进入棚中,从而导致棚内东头温度较低,菜农可以在放风时将东头放风口适当关小,而大棚西头则需要将放风口加大,以降低棚西头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一致。反之,当遇到东风或者偏东风时,则要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当刮南风或者北风时,才可将大棚东西两侧的放风口敞开到大小一致。
只有根据风向的不同,适当调整大棚两头放风口的大小,确保棚内的温度一致,才能促进蔬菜的同步生长。
另外在大棚内,由于大棚两山墙会见光吸热,所致棚两头温度升高慢一些,从而使得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时,菜农应将大棚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得稍小一些即可。
三、切莫心急,注意分步放风
秋冬季温室大棚早晨拉开棉被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放风。
因为秋冬季气温低,晚上盖草帘后,大棚内蔬菜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一夜过后棚内积累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上升,远高于外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当第二天清晨拉开草帘后,阳光开始照射,蔬菜等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的浓度高,恰好可以给予蔬菜充足的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养料贮藏在蔬菜。而放风前的这一个小时内,植株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将是往常的数倍,有利于蔬菜产量提高。
当拉棚1小时后,先进行小口放风7-8分钟,风口宽一般5厘米左右。其目的是为了放进二氧化碳,加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排出湿气和有害气体。
当棚温升至作物所需高温的上限时,再放一次风,将温度逐渐降至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时间(12时至下午14时),作物的光合作用处于“午休”状态,为减少其呼吸消耗,可将棚温酌情下调2度左右。
如果蔬菜已经侵染了如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通风应该有所差别。第一次放风半小时后,及时拉上风口,使棚温迅速升至30~35℃,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第二次放风。目的是制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四、浇水后,应先提温再放风排湿
冬季棚室浇水后棚内地温降低明显,若在浇水后接着通风,会使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低位,地温自然也提升不上来。根系长时间处于地温较低的环境下,就容易出现伤根的情况,进而导致其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蔬菜生长发育受阻。
当然,浇水后也不能长时间不通风。如果菜农一直关闭通风口,棚内湿气排不出来,到夜间温度降低时,形成较多的露水,有利于病原菌侵染。而且一直不开通风口,会使棚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停滞,造成植株营养匮乏,植株抗逆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9:09
大棚放风,菜农最熟悉不过了,不过是早晨拉开草帘打开放风口放出棚里的湿气,过会儿再关闭放风口保温,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也不好掌握。放风不当,会导致棚内蔬菜植株参差不齐,壮弱有别,使蔬菜品质差,产量低。那么在放风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温度表设置要合理
放风的重要依据就是看温度表,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蔬菜是否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中。
有的为方便读取温度只在靠近棚门的一端设置温度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棚门口附近的温度相对较低,如果按照其显示温度调整通风口,必然导致棚内温度偏高,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因此,建议在棚内东西向均匀设置三支温度表,然后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并将温度表的下端置于蔬菜生长点以上10厘米左右为宜。
二、放风口大小要依据风向、位置等确定
大棚内一头蔬菜生长不良,而大棚另一头的蔬菜生长却非常好,尤其是一些转色的茄果类蔬菜,如西红柿,总是在大棚的一头出现青皮果等。同样的大棚,同样的管理方法,为何大棚两头的蔬菜会生长不一样?
因为在放风时不考虑风向,大棚放风口大小相同,以致棚内两头温度不同导致的。
在风向不同时,棚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无风或略有东北风(或东南风)时,棚西端的温度要比东半部一般高2-3度、而风较大时,东端反比西端高2度左右。当有西北风或西南风时,东西两端的温差会在3度以上(西端高),且风愈大,温差愈大。
如何根据风向确定放风口大小?
当刮偏西风或西风时,风会顺着放风口进入棚中,从而导致棚内东头温度较低,菜农可以在放风时将东头放风口适当关小,而大棚西头则需要将放风口加大,以降低棚西头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一致。反之,当遇到东风或者偏东风时,则要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当刮南风或者北风时,才可将大棚东西两侧的放风口敞开到大小一致。
只有根据风向的不同,适当调整大棚两头放风口的大小,确保棚内的温度一致,才能促进蔬菜的同步生长。
另外在大棚内,由于大棚两山墙会见光吸热,所致棚两头温度升高慢一些,从而使得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时,菜农应将大棚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得稍小一些即可。
三、切莫心急,注意分步放风
秋冬季温室大棚早晨拉开棉被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放风。
因为秋冬季气温低,晚上盖草帘后,大棚内蔬菜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一夜过后棚内积累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上升,远高于外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当第二天清晨拉开草帘后,阳光开始照射,蔬菜等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的浓度高,恰好可以给予蔬菜充足的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养料贮藏在蔬菜。而放风前的这一个小时内,植株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将是往常的数倍,有利于蔬菜产量提高。
当拉棚1小时后,先进行小口放风7-8分钟,风口宽一般5厘米左右。其目的是为了放进二氧化碳,加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排出湿气和有害气体。
当棚温升至作物所需高温的上限时,再放一次风,将温度逐渐降至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时间(12时至下午14时),作物的光合作用处于“午休”状态,为减少其呼吸消耗,可将棚温酌情下调2度左右。
如果蔬菜已经侵染了如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通风应该有所差别。第一次放风半小时后,及时拉上风口,使棚温迅速升至30~35℃,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第二次放风。目的是制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四、浇水后,应先提温再放风排湿
冬季棚室浇水后棚内地温降低明显,若在浇水后接着通风,会使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低位,地温自然也提升不上来。根系长时间处于地温较低的环境下,就容易出现伤根的情况,进而导致其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蔬菜生长发育受阻。
当然,浇水后也不能长时间不通风。如果菜农一直关闭通风口,棚内湿气排不出来,到夜间温度降低时,形成较多的露水,有利于病原菌侵染。而且一直不开通风口,会使棚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停滞,造成植株营养匮乏,植株抗逆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棚温较低时,过早放风会使棚内湿度增大,所以通常为排出湿气应先提温后放风,只有提高了棚温才能把湿度降下来。没有提温在先,放风排湿是难办到的。
正确做法:冬季浇水后,应选晴天上午拉棚后,保持通风口关闭,一直到棚内温度升高至30℃以上时,开小口放风半小时,然后关闭通风口,保持棚内温度一直在30℃左右。
半小时后再开小口通风,持续至下午三点左右,棚室温度降低至23~25℃,关闭通风口。到棚内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再开小口通风15分钟左右,然后覆盖草苫或保温被进行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