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7:4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如下:

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共同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可是火攻需要东南风,此时是冬季,只有西南风,怎么办呢? 

周瑜因火攻的计谋无法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诸葛亮得知后,写下了十六大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赶忙请教破敌对策,诸葛亮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东南风,于是答应了七星坛借东风。

拓展知识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2、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例句: 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钱到位,一切都没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7:42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定计用火攻破敌,一日周瑜检阅水军时忽然想起不刮东风火攻便无法实行,一时急火攻心而病倒。诸葛亮前来探病猜到了周瑜的病因,便在药方上写下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便向诸葛亮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便表示可借东风破敌。

后人就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拓展资料:
出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事*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7:43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定计用火攻破敌,一日周瑜检阅水军时忽然想起不刮东风火攻便无法实行,一时急火攻心而病倒。诸葛亮前来探病猜到了周瑜的病因,便在药方上写下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便向诸葛亮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便表示可借东风破敌。

后人就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作好,等待行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7:4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作品名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外文名称
Everything is ready, only owe the east wind
作品别名

创作年代
元末明初
作品出处
《三国演义》
词目
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发音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英译】
All is ready, but there is no east wind.; 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释源】
《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近义词】
精心筹备、谋划良久
【反义词】
毫无进展、毫无起色
英文翻译
Everything is ready, only owe the east wi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成语举例: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指等待时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三国时期[1]
说解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动。
解释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事件人物
诸葛亮
详解
典故溯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语故事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以后,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准备进攻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统一天下。
当时,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懦弱*,不战而降。公元208年,曹操收编了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于是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被追来得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
被曹军大败后,在退军途中刘备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想说服孙权一起抵抗曹操。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也想和刘备一起抗曹。
诸葛亮对孙权说:“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筋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大喜,于是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着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给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地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作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黄盖借着风势带船猛冲进曹军水寨放火。曹军的船阵很快地都烧了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大半。
赤壁一战,曹操损失惨重。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2]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