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2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20:56

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的一个门 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以上是10分简单答题的作答方法 具体分析见下:

文学自觉的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文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的文学思潮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 ぶ《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 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 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 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 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的一个门 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 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这里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于学术的地位,宋 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 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 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代 表了一般的认识。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 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 说的文学了。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 志》,至于《东观汉纪》以及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反映了早期的 文体辨析的意识。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 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 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及12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 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 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了,(梁)任昉的 《文章缘起》分为84题,虽不免琐碎,但由此可见文体辨析的细致程度。至于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文心 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 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 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这在下文还要讲到。如果对文学只有一 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 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 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 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 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的对偶的讲究,证明 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 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 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22:14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1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于学术的地位,有文、笔之分的说法。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 泛 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 縠 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

  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如《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进行论述。(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的起源和演变。《文心雕龙》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 诔尚实”,“诗赋欲丽”。( 曹丕的《典论·论文》)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了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七百馀篇作品将文体分为赋、诗、*、七、诏、册、令、教、文等37大类。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参考资料:http://www.xgu.cn/jpkc/gdwx/jiaoan/wj1.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