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的地理环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1

1984年,是历史上最大丰收年,总产达到67800万斤,
1985年,因农业受灾总产又回落到46300万斤。
1981-1985年,粮豆薯平均单产同70年代初的水平大体相等。平均年交商品粮1.5亿斤,占粮豆总产35%,历史上卖粮最多的是1978年,出售2.3亿斤。
1958-1983年的26年问,年平均农业生产费支出2704万元,占农业平均收入的38%,元投资效益仅有1.5元。1982年,斤粮成本达0.105元,社员分配率不足总收入的46%。以1984年丰收年景计算,收入1.32亿元,加上农副产品1800万元,总收入达1.5亿元,扣除农业税、提留、统筹款3项,计1700万元,生产费3000万元,农民纯收入1.03亿元,人均收2206元。
2010年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农业产值195665万元,增长13.1%,林业产值158万元,增长2.0%,畜牧业产值317309万元,增长10.0%,渔业产值2150万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92万元,增长6.0%。 粮食总播种面积171974公顷,比2009年增长1.0%。粮食总产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7.5亿斤,比2009年增长12.5%,其中:玉米总产为14.4亿斤,比2009年增长11.3%,大豆总产为1.5亿斤,比2009年增长38.9%,水稻总产1.2亿斤,比2009年增长2.2%,马铃薯总产0.3亿斤,比2009年增长4.4%。 1888年,宾州厅相继建起较大工商业4家。
1909年,经同知后升知府,李澍思创办罪犯习艺所,内设缝纫,纺织、石印、制.鞋4科。1924年中华*13年,个体手工业发展较为活跃,宾县已有49家,分烧锅、木匠铺、石印、成衣、制油、制米、果蜡、靰鞡、铁器等10余个行业。
1927年,县城建起电话局和东光电灯厂。
1938年伪康德5年,,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县内的手工业因原料、燃料不足,多半陷于停顿和关闭。
1945年后,工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1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业经挖潜、改造,办起制毡、制鞋,制砖等行业。同时,15个公社根据本地自然资源,办起了发电、木器、铁器及金属加工业。对质次价高,技术不过硬,亏损严重的建材厂,化工厂等进行了关、停。经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增产节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到1965年底,工业年总产值已达731万元,是1949年的14.06倍。
1966-1976年,先后建起毛巾、制糖、农机制造、轴承、广播器材等国营工业。
1983年,松花江地区行署,在宾县二龙山召开工业经验交流会,推广工业“条龙”经济责任制。之后,宾县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一齐上的局面。
1985年,宾县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发展到190家。其中,新建电器、机电、乳制品、汽车配件、日用五金等工业项目。产品有6大类,84个品种打入国际市场。工业总产值达11977万元,是1949年的230.3倍。
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截止年末,宾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6%,增幅高于去年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增幅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宾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25.7%。 1951年,县内开展保险业务,对机关财产、企业财产一律强制保险,其保险费准列入预算。
1958年12月20日,撤销保险机构,退还牲畜养猪保险费。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原办的财产强制保险,运输工具保险,运输保险,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由1958年起一律停办。
19年1月重新建立保险公司,1966年受到文化大*冲击,机构撤销。
1980年1月复建保险公司,办理企业财产、汽车、货物运输、船舶及家庭财产等保险。
1983年收保险费38.3万元。
1984年收保险费45万元。
1985年收保险费67万元,超计划0.2%。
2009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4984万元,比年初增加41296万元(下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2226万元,增加352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250532万元,增加2309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694万元,增加12153万元。 1948年,县财政收入11909725100元东北地方流通券,收支平衡。在支出中,县*、县委会、*开支740060020元。
1949年,县财政收入3 341563 800元,收支平衡。支出经常费、事业费、临时费等3大项。
1951年,县财政总收11563875万元旧人民币。其中,松江省财政厅补助280808万元。总支出543742万元。其中,教育经费占14.04%。
1953年,县财政收入1432050.8万元。其中,大项为税收类,企业收入类,其它收入类中,省财政补助921175万元,收支平衡。支出分列为经济建设费类,社会文教费类,行政管理费类,其它经费。在经济建设费中,分工业建设、农业建设、林业建设、市政建设,占总支出50%左右。
1954年,财政金融的总任务为积极从增加生产,扩大物资交流方面培养财源,厉行节约,积累资金,正确分配,台理使用,支持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促进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改善劳动人民生活。财政收入1488379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9亿元,支出与收入相平衡。支出经济建设费类23亿元,社会文教费类567000万元。
1959年,县财政总收入902.9万元,支出881.2万元。
19年,财政决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大项为企业收入85.3万元,各项税收394.8万元,省补助86.2万元。其中,农业税入库235万元,占宾县农业税收的90%,尚有尾欠26了万元,1963年陈欠7.6万元。支出大项为经济建设类91万元,社会文教235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59.9万元,行政费87.6万元。
19年,清理农村社、队欠国家的赊销款,预付款和预购定金。回收欠款可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能收回的尽量收回,不能一次收回的,分期收回;确实不能收回的,予以豁免。
1967年,县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方面企业收入84.2万元,各项税收523.9万元,其中,农业税334.6万元,省补助53.1万元,调入其他资金79.7万元。支出方面,经济建设类70.9万元,社交文教类280.9万元,行政费97.8万元,其它支出34万元,上解支出91.7万元,结余167.6万元。
1969年,宾县财政税务*委员会掌握宾县财政收支。这一年,收入710万元,支出837.3万元。其中,基建支出292.4万元,文教支出263.9万元,行政费110.7万元,下乡人口安置费27.4万元,抚恤救济23.4万元。收支相抵后,超支127.3万元。*经费省给指标11万元,仅上半年实支17.6万元。县财税革委会为了弥补超支,从清税中清出50万元,处理冻结存款29万元,清出帐外资金39万元,保证了全年支出。
1970年,县财政金融科主管财政工作,全年收支均为1235.5万元。支出方面,基本建设550.5万元,拨流动资金43万元,资产更新、产品试制15万元,支农54.4万元,城市维护13万元,文教卫生268.8万元,抚恤救济239万元,人口下乡安置7.4万元,干部插队落户79.5万元,上解支出99.7万元。
1971年,财政总决算,收支相低。税收576.5万元,其他收入3.3万元,补助收入131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4.8万元,计1912.6万元;工交、农林、电信、粮食等企业亏损514.8万元,实际收入1397.8万元。会计支出1 403.3万元,结余5.5万元,年终实际列支1397.8万元,收支持平。
1979年,财政*改革,支出项目划细。如企业的挖、革、改,五小企业技术措施支出,商业简易建筑等。支大于收,省财政补助500.8万元,收支1 429万元,达到平衡。
1981年,财政收支均增到2 007万元。其中,行政费增到311.7万元,文教卫生增到8.2万元,收入项目内省补助760.3万元。
1985年,财政总收入2 813万元。其中,企业8.9万元,各项税金收入1747.4万元。财政总支出2616.1万元。其中,农、林、水、气象等事业费257.5万元,财政价格补贴支出类166.7万元,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1 057.7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费177.4万元,行政管理费459.5万元。
2010年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收入82321万元,比上年增长54.2%,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2508万元,比上年增长51.8%,财政总支出1986万元,比上年增长49.5%。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