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入殓师这个职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6

入殓师——是一份让人体体面面、有尊严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的一份职业,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或许并没让入殓师自己“体面”。

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但相对而言中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有限,比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相关殡葬从业者存在不小的人才缺口。

这是一种让人恐惧,但又何尝不是让人感到慰藉的职业。如果走进入殓师的生活,是否会多一份理解?


让冰冷的死亡重新拥有生命的温度

没有比日本电影《入殓师》更适合这个问题的教学了,虽然“入殓”仅仅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繁复多彩的丧葬礼俗,以及这些礼俗的心理、文化和社会意义,显然非“入殓”所能涵盖。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适合教学,是因为它通过“入殓”仪式,讲述了生命与死亡的故事,人的故事,在心灵里发生的故事,它展现了“仪式”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东西与人性的联结,与人类生命传承的联结。

也难怪它会在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大奖,并在第81届奥斯卡上斩获最佳外语片奖。


在《入殓师》中,我看到的是一丝不苟又有条不紊的仪式,而不是一些匆忙完成的动作或一个急于了结的事务。

遗体,确实会引发人复杂的感受,学者们称其为“两重性”:“一面是对于死者的爱,一面是对于尸体的反感;一面是对依然凭式在尸体的人格所有的慕恋,一面是对于物化了的臭皮囊所有的恐惧。”这种两重性,或许是一些民族将丧葬仪式中的“入殓”私密化的原因。

而我们看到,在电影《入殓师》中,通过具有高度美感的仪式,将这矛盾的两者整合起来,让原本令人反感和恐惧的遗体,成为了爱的载体和生命的纽带,因此“看”就成为了爱和生命意义的发掘与见证过程。


网上之前有一条招聘信息。招聘上说,这个岗位白班800元一天,夜班1600元一天,不要求学历和工作经验。算下来,月入两三万元很轻松。不过,这份工作只限男性,不能有高血压,还要胆子大。是什么工作呢?原来,是深圳一家殡仪馆在招运送逝者遗体的工人,高薪招聘是因为实在招不到人。

同事告诉我,我可能刷到了一条假新闻。有意思的是,这条疑似假新闻,却引发了一些殡葬从业者的真感叹。说*们这行最苦恼的地方是,无处不在的疏离感。“最常见的是别人都不敢跟你握手。原本是挨着坐的,他去个洗手间回来就不坐这儿了。”“下班高峰的地铁,打电话沟通逝者火化的事情,挂了电话才反应过来,人挤人的车厢里,只有我周围空荡荡的。”

很多人感叹,殡葬从业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所以,大可放下自己的偏见,一点点改善自己高人一等的心理,也给他们一些温暖。作家苏心说过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6

首先,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入殓师。在日本,所谓的“入殓师”被称为“纳棺师”。而在国内,“入殓师”被称为遗体整容师。工作的无非就是一张大床,放上尸体,然后拿个大针,把残缺不全的肢体缝好(对于那些出车祸等非正常死亡的人),对正常死亡的人就把脸通过化妆的手段弄的生活点。

然后,来谈一下我对这个职业的看法:入殓师,一个神圣又可爱的职业。

“死”是一个会令人压抑的字眼。入殓师每天直面死亡,一般人难免会感到恐惧。因为无法控制的、未知的东西就会让人恐慌,而对于死的未知与神秘,也更让人闻之色变。但“死”和“生”其实一样神圣。

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殡葬传统和对逝者的特殊处理仪式。这些传统仪式包括尽量使尸体保存完好。古埃及人会将尸体做成木乃伊,而其中一些做法被现代人沿用下来。当一个人死后,身体会变得苍白不雅,这让家人和朋友们在向挚爱的他最后告别时,感觉不那么美好。这就是防腐处理起作用的地方,尸体防腐即可推迟尸体腐烂的时间,让逝者在化妆后恢复类似于生前的体面形象;同时也是对尸体的消毒,以免传播疾病。

电影《入殓师》中说:“死是一道门,生命走到尽头,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入殓师首先要给逝者进行消毒,然后进行防腐处理。进而整理面部,用专业手法将逝者的五官尽力还原至生前容貌。接下来,修指甲和剃须等,在丧礼前给逝者穿上得体的衣服。入殓师也会与逝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根据家属的需求去妥当处理。

入殓师为逝者净体、换衣、描容,尽自己所能帮助逝者还原生前样貌,帮助死者有尊严的跨过死亡这道大门。不仅可以慰藉逝者亡灵,更是抚慰家属愁思,其实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许多人听到入殓师这个职业时难免会有所抵触,但其实大可不必,他们其实既是妆造师又是魔术师。冒着不被人理解的命运,他们安静肃穆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让逝去的人用最好的样子去告别亲人、告别世界。

这份神圣而又可爱的职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7

入殓师是什么职业?

入殓师又叫作葬仪师,为死者还原未死之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面容和身体。起源于日本,后传入中国。

如何看待入殓师这个职业?

我想,提起入殓师这个职业大多数的人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就是“会和死人接触,我接受不了”“简直太可怕了”……人人都说职业平等,可真正的平等又怎么会存在呢?入殓师在大学中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因为是丧葬类的职业,对于传统保守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吉利的,大学生的第一选择都会是,教师、医生、会计等等一些体面高新的职业。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焕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还要有冷静准确,并且怀着温柔的情感”

在我了解“入殓师”这个职业之后,发现这个职业尽管高薪,却也充满了辛酸,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不理解、不尊重的态度使得入殓师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充满了艰辛。

不管生前是腰缠万贯又或是穷困潦倒,“死”都是每个人逃不了、躲不掉的事情,想象一下,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怎么离开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呢?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人们都会想干干净净、有尊严、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吧。入殓师能够用他们温柔的双手让人们以美好的姿态、外表离开这个世界,给还在世上的亲人朋友带去慰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呢?

我认为每个人能够坚定选择的职业都是自己发自内心所热爱的,更别说是入殓师这种本身就充满争议的职业。入殓师的每一次工作都非常复杂、繁琐,如果有经历了不幸事故所造成的身体巨大损伤,入殓师所需要做的工作会更多,如果想要恢复到生前的状态,工作强度不亚于做一场大型手术。入殓师们都坦言,自己所惧怕的不是尸体,而是周围人的冷落和指指点点。

入殓师守护了很多人的最后一程,这是一个很神圣、值得我们尊重的职业,我们要温柔地对待每一名入殓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7

尸臭味充斥在他的生命中,死亡从禁忌变成日常。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从业时间里,职业身份抹去了其作为普通人的身份,使其被疏离、歧视,甚至彻底地边缘化。这就是我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所看到的入殓师这一职业的悲哀。

入殓师又叫作葬仪师,为死者还原未死之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面容和身体。也可叫作为死者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主要出现在日本,后进入中国。入殓师这一职业在我看来是无比崇高的,如果不是足够热爱,我想大概没有人能够忍受身上洗也洗不掉的尸臭味,没有人能够忍受身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是周边人的歧视白眼。

入殓师他们对自己列下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筵,不主动告知别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你好”、“再见”、“一路走好”等。背后的一切不过仅仅是因为对于入殓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与尊重。


在我国,入殓师这一职业被称为“生命摆渡人”,他们为逝者洗去一身尘土,为逝者穿上板正的衣服,用最好的姿态向世界告别。我们往往会敬佩那些妙手回春,治病救人的医生,认为医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与死神抢时间,却往往会忽视那些入殓师,在逝者已逝,家人悲痛万分,医生不可奈何的时候,他们携手用自己最完美的技术去送他们最后一程。

我国古代丧礼繁复,特别是王公贵族的丧礼,连如何哭泣都有明文规定,《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到了现代,虽然丧葬仪式简化了许多,但是随着人们对死亡的进一步认识,殡葬这一行业染上了越来越多的服务色彩:既为死者,也为生者。

在我国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中,有少数非常特殊的专业,“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就是这样一个专业。这个职业原本在中国被称为“遗容化妆师”或者“遗体整容师”,现在人们往往称其为“入殓师”,入殓师一就业就是月薪上万,然而在如此高的薪酬面前,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这一专业仍是目前最冷门的专业之一,因为选择了这一个职业,就意味着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朋友,不受理解,孤独的与这世界抗衡。

事实上,在全世界每一秒钟就有两人死亡,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寿终正寝安详的离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遇到意外而离世的逝者,入殓师这一职业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最大程度的还原尸体的完整,让逝者安详的离去,让生者也可以得到安慰。

入殓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人死之后,除了亲人和朋友会送死者离开世界,给予死者在这个世上最后的美好形象。虽然他们整日都和冷冰的尸体打交道,但是都有一颗温暖火热的心。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总是让人很容易产生距离感,但这份职业却值得我们给予相应的尊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8

如何看待入殓师这个职业?

我个人认为入殓师是很崇高神圣的职业入殓师可以让已经冰冷的人重焕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

“人终究会死去,要获得痛快洒脱,就必须直面死亡,向死而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说得倒轻松,要真正面对起来又谈何容易。

尤其是在参加入殓仪式之时,面对冷冰冰的遗体,哪怕躺着的是至亲,多数人可能也会敬而远之,不敢触碰。因为死亡这件事是忌讳的,令人恐惧的。

但就是有人不信邪,他们常与逝者“打交道”,在道别的时刻,把生者和死者联结在一起,在数千年的殡葬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入殓师就是这种人。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中,一位90后入殓师曾在网上看到网友这么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东方人都很避忌谈到“死”字,孩子嘴上随便说说父母都能暴跳如雷,更何况是去当入殓师。要是真去当了,难免就会遇到比其他常见职业更大的压力,比如家庭关系,婚嫁问题等等。

所以有许多90后选择“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时候,父母都是抓狂的,严重的甚至闹到要断绝关系的地步。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离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入殓师》

那篇报道还写道,一位90后妹子就是因为看了《入殓师》,才对殡葬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报读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永远心怀敬畏和尊重,比无谓的迷信实际多了。

入殓师应当深知这一点,因为他们是为人类的生命旅程画上句号的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