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鲁迅写作呐喊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5 09:40

鲁迅写《呐喊》的原因:

由于辛亥后成立的国民统治,社会黑暗,鲁迅曾经一度消沉和动摇过,但是由于他不屈的斗士精神,终于走出了阴影。他结束了长期的创作空白期,开始用新的文学形式抨击时弊,写作这部小说集的目的用他本人的“囚牢与铁窗”之说可以很好地诠释,简言之,就是要唤醒麻木的国民,思想,让大家警醒,中国必须有所变化!

懂视网 时间:2023-01-23 08:18

1、鲁迅去日本留学刚开始学的是医学,目的在于拯救像他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二来在于改良民种。后来在日本看到一部日本人杀中国人的电影,好多中国人体格健壮,却只是在那冷冷地观看,他心里很受震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2、鲁迅便开始办杂志,然而首先资金不足,其次人员涣散不齐。最终失败。鲁迅体会到: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3、回国之后又处处受排挤,要知道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要想进行稍微一点的革新都特别难。于是鲁迅开始渐渐地失望,失去了当初的热情。终日钞古碑打发时间,甚至想就这样过一辈子。后来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夕,钱玄同先生请鲁迅出山,鲁迅和其进行一番对话引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铁屋子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6:57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首的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推翻了清的统治。中华临时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迁到北京。

但辛亥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扩展资料

《呐喊》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呐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6:50

《呐喊》的写作原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历与见识:《呐喊》的原动力  鲁迅的文艺观是主张生活与文艺的连结。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就不会有《呐喊》的诞生。这才是作者所说的缘由之一。 二是“美梦”与寂寞:《呐喊》的催化剂在《自序》中,作者反复谈到“梦”,“寂寞”与“希望”,这就足见是作者对于未来的期待和热情是很高的。没有这种理想,作者难于发自内心地进行呼唤。从而成为必须呐喊的又一个原由。  三是鼓舞与希望:《呐喊》的契机当然这呐喊还有另外的契机,那就是金心异的鼓励。有关这一段史实,周作人有过清楚的回忆:  “在张勋复辟之前,鲁迅继续在钞碑,别的什么事都不管,但在这件事以后,渐渐发生了一个转变,这事他自己说过,是与金心异的一场议论引起来的。金心异即是林琴南送给钱玄同的别名。”   “钱玄同从八月起,开始到会馆来访问,大抵是午后四时来,吃过晚饭,谈到十一二点钟回师大寄宿舍去,……鲁迅文章中所记谈话,便是问抄碑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以及末了说我想你可以做一点文章,这大概是在头两回所说的。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灭这铁屋子的希望。这个结论承鲁迅接受了,结果是那篇《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次年四月号发表,它的创作时期当在那年初春了。”这是两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由此可见鲁迅思想变化的轨迹。 四是“听将令”的自律与自励  作者呐喊也并不是漫无目的,他有追求,有方向,那就是“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还有一种强烈的“组织观念”,他要以一个“小兵”的身份参加到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去,因而他不能毫无组织意识地各行其事。这里既显示了鲁迅的谦怀,也显示了鲁迅不甘人后的决心。正是有这样的理由,所以鲁迅要尽他的努力,以“善于改变精神的”文艺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精神”。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根源,那么创作那么多战斗力极强的文艺作品就难于想象了。五是文化的积淀:成功的保证 这也跟作者早年的努力有关。没有这种努力,也就难说作者有这么大的成就了。  《自序》里说“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看起来鲁迅写小说顺手拈来,得心应手,其实这完全是鲁迅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6:49

在 年轻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所谓回忆者,有时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

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却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

<呐喊>的来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6:54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说;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 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其中主要原因还是要唤醒国民的麻木无知。就因此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